10.3969/j.issn.1003-2592(x).2013.08.015
通学之于中国画
钱穆在《中国学术特征》中指出了中国学术尚通学的特征,其所谓通学,追溯而言,即从孔子开始,论语日:"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1]主张一切典籍学问后于人的德性修养,重视人德性的养成.又说"博学于文,约之于礼."博学与礼相辅相成,以礼践学,以学成礼.可以认为孔子所主张的是学问和德性的双重完善,最终要达到以学问成就德性,如此,殊途同归,各种不同所学到达的最终点是人德性的完善,也即为人之学.人之德性有相通之处,人之学问也有相通之处,以为文之学通为人之学,孔门此种通学思想对后世治学之人产生了长远的影响,可以说,中国学术传统在此源头下开始了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国文化在此种学问影响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一面.
德性修养、中国、相通之处、为人之学、学术特征、学术传统、孔子、泛爱众、养成、文化、思想、论语、历程、典籍、成就
G64;C0
2013-10-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