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3-2592(x).2013.03.037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新解
《孙子兵法·形篇》中有这样一段话:
孙子日: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1]
其中的"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句,千百年来以其所蕴含的语言美、韵律美、融合美、思想美——精炼简约的语言,铿锵有力的韵律,语言与力度的完美融合,在军事思想之中又贯穿着质朴的唯物主义和生动的辩证法思想——而受到过无数学者的关注.但是对此句的理解,历来存在着分歧.十一家注中曹操有注云:自修理以待敌之虚懈也.
语言美、军事思想、韵律美、唯物主义、完美融合、孙子兵法、思想美、融合美、辩证法、学者、修理、精炼、分歧、曹操
I20;I2
2013-07-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