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3-2592(x).2013.03.006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一)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在当代中国形成高潮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在当代中国形成高潮,是与我国积极参与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密切相关的.为了有效保护世界各民族的传统文化,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8年11月通过了《宣布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条例》,并于2000年4月开始实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项目.2003年10月17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上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使世界各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国际公约的保护.中国政府意识到在现代化进程中抢救与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国际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关注和加强国际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借鉴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2001年5月18日,中国昆曲艺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的第一批19个"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中名列榜首;2003年11月7日,在第二批28个代表作名单中,中国古琴艺术名列其中;2005年11月25日,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及中蒙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又入选第三批代表作名录.
当代中国、非物质、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保护、抢救与保护、物质遗产、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作、蒙古族长调民歌、昆曲艺术、文化的多样性、维吾尔木卡姆、各民族、参与国、交流与合作、政府意识、有效保护、世界各国、名单
C95;K89
2013-07-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