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3-2592(x).2013.01.019
书为心画:尚“真”求“趣”的生命情怀——晚明入清书家书法审美意识
回溯中国古代史,自远古到清代,一代有一代之盛,一时有一时之尚.中国书法作为人生境界和生命活力的迹化,是最具东方哲学意味的艺术.有清一代268年间,书法不仅呈现出与明代以前截然不同的风尚,而且在不同时期展现出迥然相异的风貌.郭沫若说:"甲申年(1644)总不失为一个值得纪念的历史年."[1]是年,外夷代汉,明末入清士人均面临着三种选择:或为烈士,或为贰臣,或为遗民.不同的选择源自个人不同人生哲学的内部原因,而急剧变化的政治时局与社会文化是其外部原因,二者都反映到"书为心画"的书法上,产生了一批个性鲜明、意趣迥异的书家书作.其中,贰臣书家以王铎为代表,遗民书家以傅山为标举.于是,在天崩地坼的明清易代乱局中,晚明入清书家书作便以线的分动、墨的润华,心手相合、抒情写意,划出了晚明入清士人的深层精神轨迹.依此轨迹而行,可窥见清初士人文化生命的幽妙之境.
生命情怀、书法、中国、哲学意味、遗民、选择、文化生命、外部原因、抒情写意、生命活力、社会文化、人生哲学、人生境界、内部原因、明清易代、家书、轨迹、个性鲜明、甲申年、郭沫若
B22;I20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审美意识通史"11AZD052
2013-05-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