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3-2592(s).2013.01.023
海派文化的建筑风格研究——近代上海建筑风格
一、海派文化的简述
罗兹·墨菲在《上海——现代中国的钥匙》一书中说过,"上海近百年的发展格局是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缩影"[1].研究上海近代建筑风格就是研究中国近代社会,因为建筑风格受到社会的各方面影响,包括经济文化、历史、政治,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结晶.上海从20世纪10年代到40年代以十年为一个时期,重大历史大事件有:10年代,中国进入民国时期,政局比较混乱,但是上海受到的影响不大,所以一些"大人物"选择在上海定居,这时期租界发展得很快并开始越界筑路.到了20年代,则因为江浙战争租界人口迅速扩大,五卅运动后,越界筑路结束.30年代,上海已经达到近代历史中最繁荣的时期,中外商人等都陆续在上海定居,租界也同时兴起了高层建筑,这一时期发生的淞沪会战,导致租界外和日本势力范围内的建筑受到破坏.40年代前期,日军占领上海租界,日本投降后租界归还上海,之后又发生了内战等,一些国民党官员和外籍人士离开上海.
海派文化、建筑风格、近代历史、上海、租界、中国、社会发展、筑路、越界、淞沪会战、势力范围、日本、民国时期、经济文化、江浙战争、高层建筑、定居、运动后、近百年、国民党
K14;G63
2013-05-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