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区土地覆盖与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以徐州市西矿区2000,2005和2010年LandsatTM/ETM+影像为基础数据源,在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支持下,采用土地覆盖/土地利用和景观生态学原理,对遥感影像进行支持向量机(SupportVectorMachine,SVM)分类,土地覆盖变化分析和景观格局变化分析,探讨了煤炭开采对矿区土地覆盖变化和景观格局演变的规律。结果表明,近10a来耕地始终占据矿区土地覆盖的主导类型,其次为建设用地,因此两者之间以及与其他类型的转化成为矿区土地覆盖变化的主要部分。未利用土地的土地覆盖变化幅度和年变化率最大,成为矿区土地覆盖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的面积先减少后增加,耕地和水体的面积先增加后减少,水体面积的增加主要是由于采矿造成地面塌陷导致积水的形成,林地面积前期变化极小,后期增加。2000—2010年间,矿区景观类型中的建设用地、耕地以及未利用土地经历了一个由大破碎度到小破碎度、再由小破碎度到大破碎度的过程,矿区内各景观的聚集度在2005年达到最高,多样性指数呈增加趋势,矿区生态系统正朝着多样性、均匀化的方向发展。
煤矿区、土地覆盖变化、景观格局、遥感
37
TD88(矿山开采)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资助项目2007AAl22162;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BK2010182;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工作资助项目1212011120229
2012-09-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1026-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