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剑父的”十五年计划”与新折衷主义
1939年,高剑父(1879-1951)流寓澳门,对自己今后的绘画曾制定一个”十五年计划”,其中有七项主要内容,如”宋院画之现代研究一年”佛画两年””基督画一年””整理著述一年””宣扬国画两年””办艺术研究院三年””深入研究新宋院画和新文人画五年”.第一项与第七项联系最为紧密,体现了他的新折衷思想,即在写实性的宋代院画和明清以来的文人画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之所以谓”新折衷主义,因为这时高剑父的文化立场发生了变化,他开始在中国传统绘画内部寻求可供整合的文化资源,以区别于之前他以融合中西的折衷思想.
高剑父、新院体画、新文人画、新折衷主义
2021-02-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