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历史的现场——大雅宝胡同甲2号的艺术生态研究
2016年3月31日的午后,笔者和李可染艺术基金会的王小丽造访了大雅宝胡同甲2号.我们围着金宝街、小碑坊胡同、小雅宝胡同转了一圈竟未能找到.当再次穿过小碑坊胡同,左转步入一条更小的巷子时,眼前出现了一座二层小楼,直觉告诉我,“找到了”.在楼边,一位大爷和一个大姐在收破烂儿,我问:“大雅宝胡同5号(就是过去的大雅宝胡同甲2号),是这儿吗?”回答是:“就是过去住了好多画家的?就从这个口进去.”那是一扇夹在两间平房中的院门,灰色的铁门上钉着一个绿色的破旧不堪的信报箱,显眼而刺激.我的心一紧,终于明白:李小可老师为什么死活不愿意再来造访这个凝固了他童年时光的旧地.大约在记忆中思念,总比在现实间痛楚还是要好过一些吧.我和小丽拿着经多位前辈修正所画出的位置图走入了这个三进的院落.大杂院的破败以及面目全非自不必说,一一核对各家的位置,的确已成难事.但说实话,按北京的发展速度,这个院子能保留到今天已是奇迹了.除了那株巨大的非常有历史感的槐树之外,我们竟然在院子了发现了一个画架.想来这应该是陈伟生老师的吧,只是老爷子出去了,没在.或许只有这个画架,还在证明着大雅宝胡同甲2号的身份,而让我以情感的方式进入的研究与思考也由此开始.
2016-11-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25-3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