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6-8899.2021.02.020
宋元《法华经》扉画形式的传播与挪用——东亚文化交流的一则个案
宋代插图本《法华经》盛行,而传统的壁画图像并不适用,北宋画师创造出一种适合卷首画的"高台说法图",此例一开,南宋时该图像在雕版印刷业最发达的两浙地区成为定式,继而向周边传播,通过陆路向西北传至西夏,西南影响到大理国,向东则渡海传入日本.在印刷业欠发达的地方,比如大理国和日本,出现将"版画"转化为"绘本"的逆向影响.一直到蒙元时代,"高台说法图"仍在中国各地及高丽流行,题材拓展到《法华经》以外,成为当时东亚经卷佛画的"标准模式"和文化交流的一个新品类.本文就此做深入考察和释读.
宋元时期、法华经、高台说法图、灵鹫山、雕版印刷、扉画
K207;G115;I313.0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9BF089
2021-03-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