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6-8899.2019.09.046
集古人而能自运——传统山水画延续的一种路径
山水画的成熟虽不如人物画早,经历了“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南北朝时期,但山水一经脱离作为背景的时代,而成为独立的画科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历经了上千年的“辉煌”,直到今天的艺术品拍卖市场还有“金山水、银花鸟,吃不穷的画人物”的说法.的确,从绘画实践到绘画理论,一部中国绘画史,几乎可以概括为一部山水画史.而中国绘画又特别注重传统,注重师承,以古为新,甚至讲究笔笔皆有来历,诸如“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唐人气韵”(王翚)、“以唐之韵,运宋之板,宋之理,行元之格,则大成矣”(陈洪绶)之类的表述在画史画论中十分常见.尤其到了明清时期,绘画中的“临”“摹”“仿”“拟”等现象越来越普及.高居翰在深入探讨了明末清初绘画语境中的“仿”后,将“仿”定义为“创造性的临摹”,且认为“仿”古的绘画实践实际上并没有削弱艺术家个体创造力,相反,“仿”一方面游移于有意或无意之间,另一方面却起到确定文人画家艺术史地位的功能,进而形成了一种新的风格路径.白谦慎也认为中国的书法临摹不再仅仅是继承伟大传统的途径,它还成为创作的手段.他用了一个词叫“臆造性临摹”,这种临摹实际上是一种开放性的临摹,在这样的临仿中可以自由地改造古代大师的作品,以适己意.
传统山水画
J212.26;TU986.1;J527
2019-10-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