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6-8899.2017.09.006

身份建构与开放介入——中国美术学学科建构的感言

引用
我们看到,近代以来中国美术作为研究对象,吸引了不少国外研究者的目光,激发了他们的研究兴趣.从早期的宾雍(laurence Binyon,1869-1943)、佩初慈(Raphael Petrucci,1872-1917)、波西尔(Stephen Bushell,1844-1908)、喜龙仁(Osvald Siren,1879-1966)、高居翰(James Cahill,1926-2014),到当下活跃的方闻(Wen Fong,1030-)、柯律格(Craig Clunas,1954-)、谢柏柯(Jerome Silbergeld,1966-)、胡素馨(Sarah fraser)等人,都因他们主要致力于包括中国美术史在内的东方美术史研究,成果丰硕并在学术界名声显赫,甚至赢得著名汉学家的美誉.百年来,特别是近几十年来,中国美术学界的研究成果也不断被西方学者关注,但更多体现在包括美术考古在内的具有史料性质的成果上.不少西方美术史学者在广泛了解、吸收新史料的基础上,运用西方传统或现当代的艺术研究方法推出的关于中国美术研究的著述,让国人大开眼界,甚至达到“顶礼膜拜”的程度.反观,百年来几乎没有中国人因研究西方美术史而在英语世界拥有足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就是中国国内卓越的美术史学者在国内学界赢得的尊重恐怕还不抵许多西方的中国艺术研究者.更难说这几十年,中国产生了具有世界性影响的美术学者和研究成果.

身份建构、中国美术、学科建构、美术学

J205;J120.96;G206

2017-09-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15-17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美术观察

1006-8899

11-3665/J

2017,(9)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