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6-8899.2016.07.012
也谈“修复进大学”
最近,一部三集的《我在故宫修文物》专题纪录片在中央电视台以及网络上热播,让“文物修复”这个职业从神秘的幕后开始走向寻常百姓家,打听在大学里学修复的人也开始多了起来.无独有偶,2016年第6期的《美术观察》杂志[现象]栏目,也以进入高校的“修复”热为题邀请专家学者展开了相关讨论.其实,现在开始讨论“修复”可不可以进大学的问题,已经是后知后觉了.笔者所熟悉的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的“文物鉴定与修复”本科专业和硕士研究生招生,差不多已经有了将近十年的历史.说来也奇怪,这种新招生的专业师资从何而来我们却不得而知.反正他们不可能是学习“修复”出身,因为在此之前并没有听说中国的美术学院有“修复”这个专业,就是国家颁布的艺术学学科目录中也没有.一种可能性是这些师资是从业界修复一线的工作者而来.不过,这些业界一线的修复工作者在没有相应的专业学位和教学类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情况下,是否可以直接到大学任教,是否就可以凭借自身操作经验而指导研究生,的确还是一些需要讨论的问题.
2016-08-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