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6-8899.2016.07.003
论“文化生态演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关系
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至今已经13年了,我国启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至今也整整十年了.在这十年中,从政府到学者,到民众,大家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参与这一工作,可以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是不是可以再进一步思考其中的一些理论问题,同时,是不是还可以将其放到一个更加开阔的视野中来认识其中的价值和意义.而这种价值和意义,不仅是关乎于历史和当下,还应该关乎于未来.也就是说,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不仅要看到其需要保护的一面,其属于历史价值的一面,还需要看到其可以发展和属于未来的一面.如果站在这个角度,将其的价值重新挖掘整理,并将其转化成为我们今天的文化政治经济可以发展的基础及重新生长的文化基因和种子,可能会使我们对非物质文化保护和利用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并进一步认识到其的当下价值和未来价值之间的关联性,因而从更高的理论层面来进一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掘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文化生态、生态演替
G122;TU984.18;J722.2
2016-08-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