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6-8899.2016.06.034
小篆的历史分期与书风演变
篆书是最古老的字体之一,其与古文字孳乳相生、随世变异,成为隶、楷、行、草的母体.一般以秦代文字为界,把篆书分为大篆、小篆.根据《尚书·多士》载周公之言“唯殷先人,有册有典”来推断,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殷商时期甲骨文当是最早的篆书文字.甲骨文连同商周以来的金文、陶文、石刻、古玺(旧称古文、籀文、钟鼎文)等统称为大篆.作为早期的汉字,大篆保留着象形成分,“大朴未雕”的浑茫中又富有装饰趣味,具有极其丰富的蕴涵.统一六国后,秦始皇进行了“书同文”改造,创立了小篆字体;小篆顺应书写的需要,它更趋于抽象化、符号化,象形意味大大减弱,而后历经汉魏隋唐至清代的发展演变,其实用性渐渐减弱,典重的装饰意味逐渐成为小篆书法的重要特征.反观小篆的历史发展,其大致经历了初创、中兴、繁盛三个阶段,且风格各异、姿态万千.
历史分期
K203;J609.2;K0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2016-06-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