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6-8899.2012.12.014
“真”的底线
"假古董"建筑是对历史开的玩笑,而这个玩笑对于后代来说是文化性的混淆.我们似乎没有理由让文明和智慧在这样的低级循环中演变为一无所有.本文不想就目前所谓的"保护性拆除"讨论其操作的可能性,而就其存在的建筑学意义上的不可能性发表几点看法.
早在《奈良原真性文件》中,对于判断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就提出了建议.依据文件的共识,在进行"保护性拆除"时,其对象的遗产价值判断就成为首要问题.显然,具有文化遗产价值的保护对象,以其原真性的价值而言,根本上是不能成为拆除对象的,也不能用保护性拆除这样一个概念,而改变其原真性的价值.我们应该有对过往历史的负责态度,即对文化延续的负责态度.原真性的判断准则,是一把保护遗产的宝锤,也是避免人云亦云、借题发挥的试金石.
2013-01-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