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紧箍儿咒”考论
“紧箍儿”作为一种刑具,可以追溯到唐代武则天时期的酷刑“脑箍”;“紧箍儿咒”源于佛教的“定学”和“真言”.在唐僧取经故事的流传衍变过程中,“紧箍儿”及“紧箍儿咒”首次出现于明初杨景贤的《西游记杂剧》中.百回本小说《西游记》中的“紧箍儿”及“紧箍儿咒”虽然也试图通过内体惩罚达到禁锢个性的目的,但从小说所流露出的情感来看,显然并不完全赞同这一作法.从《西游记杂剧》到百回本小说《西游记》,“紧箍儿”及“紧箍儿咒”的作用经过了由“肉体惩罚”到“戒凡性”、由“禁锢个性”到“求放心”的演变过程.这与明代前期以程朱理学为主导、而明代中期以王守仁心学为主导的儒学思想变化密切相关.
《西游记》、紧箍儿、紧箍儿咒
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古代小说序跋研究”12BZW056前期成果
2014-01-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4页
6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