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者干预在早期话本中的表现
本文针对收录在《清平山堂话本》中的早期话本,分别从"对话语的干预"以及"对故事的干预"两方面,全面考察其叙事者干预的情形。早期话本的叙事者对于话语进行干预的情形不多,大抵不脱说书人的口语模式。至于对故事的干预,则绝大多数集中在篇首和篇末,以入话中诗词以及篇尾下场诗词的方式呈现,散文式的评论数量极少,道德教训式的议论更只有出现3次。前人认为早期话本重在娱心而不重劝惩,其实,早期话本或为说书的纪录,或为说书的底本。如为说书的纪录,则不可能巨细靡遗记下所有劝惩内容;如为说书的底本,亦没有必要书写大量劝惩内容,只要在说书时当场发挥即可。因此,虽然现存早期话本只有3篇出现散文议论,但不能因此便断定早期话本不重劝惩。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补充性的干预,十分接近民间传说中的地方古迹传说或民间风俗传说,表现出早期话本的民间传说特性,这也是它和中后期文人拟作差别较大的地方。
《清平山堂话本》、叙事学、叙事者干预
I712.074
2012-04-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151-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