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606/j.issn.1009-1041.2020.12.07
不同冬小麦品种拔节期抗冻性差异及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为探究不同品种冬小麦拔节期抗冻性差异,以冬小麦品种郑麦366和百农207为材料,在人工气候室-5 ℃低温胁迫连续处理24 h后,测定叶片丙二醛(MDA)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及抗逆相关SOD、POD、WCS120、P5CS和LEA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分析了低温胁迫后两个品种间各指标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连续低温处理24 h后,两个品种的MDA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较处理前显著下降,且百农207的MDA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分别显著低于和高于郑麦366.百农207叶片中除SOD在24 h时与郑麦366表达量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四个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郑麦366.在低温处理24 h时百农207这5个基因的表达量都较Oh时显著升高,而郑麦366 则显著下降.低温胁迫后,郑麦366幼穗受冻率高于百农207.因此,百农207的拔节期抗冻性高于郑麦366,也说明在冬小麦生产过程中选择种植抗冻性较强的品种可以缓解拔节期低温的危害.
冬小麦、拔节期、低温胁迫、相对表达量
40
S512.1;S330(禾谷类作物)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
2021-03-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455-1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