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4-5961.2022.06.023
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理路创新研究——以社会运行为主要视角
从社会运行视角分析如何建设和善用"大思政课",旨在促进思政课与社会的深度融通、助推思政课回归"社会母体",发挥思政课与社会的相互验证和激活效应,破解思政课针对性与实效性不强、感染力与亲和力不够、浸润感与获得感不足等问题.在社会运行的宏阔视角下,"大思政课"与社会现实的互动呈现出自运行、协同运行和依托运行三种样态,并由此逐步扩容"大思政课"的样态与格局,赋予其纵横联动的社会属性."大思政课"的多模态运行特征决定其系统的复杂性,并表现为主体的多维拓展、内容的系统整合、方法的守正创新、载体的有序延展、情境的有效建构、对象的动力激发等要素的统筹和调度."大思政课"建设的机制创新需要从教师素养提升、课程形态转化、组织实施协同、课程考核评价等维度着手.
"大思政课"、社会运行、建设要素、建设机制
G725;F299.2;C95-0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与建设工程专项课题
2023-02-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13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