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城市权利"何以可能、何以可为?——国外马克思主义空间批判的视野

引用
目前学界对"城市权利"的探讨是从不同的层面和维度展开的,主要表现在建筑规划、城市美学、公共管理和空间地理批判等方面.以国外马克思主义空间批判为理论背景,相关学者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城市权利"的内涵说明和概念界定上,虽对"城市权利"的作用有所涉及,但略显不足.那么,在空间批判的意义层面上,特别是空间政治经济学讨论的范围内,"城市权利"为什么能够成立?"城市权利"成立的现实条件是什么?是什么问题以及怎样的社会空间实践促成了学者现在讨论的"城市权利"的内涵和作用?它成为自身的逻辑条件是什么?学界几乎没有理论上的系统探讨.本文尝试从国外马克思主义空间批判的相关理论出发,深入挖掘"城市权利"的根本内涵,并试图给出"城市权利"成立的四个可能性的逻辑条件,即城市化、资本、人权和城市非正义,最后期望从中总结出对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有益启示.

城市权利、空间批判、城市化

本文为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研究基金人文社科项目"空间的表征与实践:全球资本主义批判的新视阈"[项目编号:2014AC005]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空间理论与当代资本主义批判"[项目编号:14YJA720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016-03-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172-182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1004-5961

11-3040/A

2016,(1)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