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物教/恋物癖:一个概念的谱系学考察
“Fetishism”,在汉语中,这个外来词有两个同等通行的译法:“拜物教”和“恋物癖”.两个译法恰好对应着两种不同的论述语境,即马克思主义和精神分析学.而这两种论述语境所关注的层面既有不一样的地方,又有相互重叠的地方.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一个是从商品生产的逻辑来讨论“fetishism”(拜物教)的社会构成及其后果,是一种社会症状阅读;另一个则是从主体欲望的运作来讨论“fetish-ism”(恋物癖)的心理机制及其效果,是一种主体症状阅读.相互重叠的地方则在于:它们都关注作为对象的“fetish”(物神)既可以感知而又超感觉的幻象特质,关注这一幻象运作在社会和主体那里造成的特异效果.本文的重点就是要从不同的论述语境来厘定“fetishism”的性质及其构成机制.
拜物教、恋物癖、奇观化
2014-07-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8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