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抑或开放:世俗时代的选择难题
与以马克斯·韦伯为代表的主流的世俗化解释不同,查尔斯·泰勒试图从意义背景的变化来解读西方世俗化的复杂过程.他认为,宗教不再是为整个社会提供解释的整全意义框架,而成为一种个人选择.宗教从公共空间的退出,不仅源于现代科学的强势登场,也是由于在新的宇宙想象和社会想象模式下出现了现代的道德秩序和道德根源.他追溯了由祛魅带来的宇宙想象与社会想象的转变,以及从这些转变中产生的现代自我认同,一种缓冲的自我观.这种新的自我观反映了当代的一种新型善观念,即无求于外的人本主义.该人本主义不承认超越人类繁荣之上的其他目标的有效性,而是将人类置于一种封闭的内在框架之中.
世俗性、无求于外的人本主义、内在的框架
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查尔斯·泰勒论世俗化时代的精神性问题”[项目12YJC720057]的阶段性成果
2013-11-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9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