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斯特·布洛赫的乌托邦哲学——从《乌托邦的精神》到《希望的法则》的理论偏移
本文通过对比布洛赫的两部关键性著作,青年时期的《乌托邦的精神》和成熟时期的《希望的法则》,以说明在布洛赫的乌托邦哲学的形成和成熟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起到了哪些实际作用,以及为什么能起这些作用.马克思主义对布洛赫的影响,既表现为一种世界观上的影响,也表现为一种方法论上的影响.就前一方面而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促使布洛赫走出《乌托邦的精神》时期的宗教神秘主义,就后一方面而言,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促使布洛赫在《希望的法则》中实现了理论重心的重大转移.本文通过对比"黑暗的生活瞬间"和"尚未意识"这两个核心概念在前后期的不同使用方式,具体说明了布洛赫的乌托邦哲学(研究梦想的哲学)在理论重心上所产生的偏移.本文认为,通过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贯穿到对梦想的研究之中,布洛赫对梦想有了更全面、更客观、更深刻的认识.
恩斯特·布洛赫、乌托邦哲学、马克思主义
B0(哲学理论)
2007-07-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7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