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及其当代价值
@@ 意识形态在当代是个极其混乱又极其重大的话题,对于当代中国而言尤甚.对于”文革”失误的纠错拷问着意识形态的历史定位:如何在克服”泛意识形态化”的同时避免”非意识形态化”?对于”苏联模式”的反思拷问着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制度: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又不”唯我独尊”?适应时代主题的转换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拷问着传统的意识形态话语:如何在”话语体系转换”(”说新话”)中不割断历史、不割裂马克思主义(”不丢老祖宗”)?再进一步,社会主义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该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上的”民主化”意味着进步还是倒退?经济上的”市场化”是再生还是毁灭?思想文化上的”多样化”显示出生气还是病态?在经济全球化引起的各种民族主义思想的冲突、人权主义和主权主义的争斗以及纷繁的观念碰撞和冲突中如何坚持科学进步的立场?在这些重大问题上的任何偏颇都将导致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重大失误,因而其理所当然地成为当代中国理论视野的重大热点.这里首先关涉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可以说,这是当代中国全部意识形态争论的理论源头.本课题”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及其当代价值”正是关于这一当代理论争论源头的基础性研究,力图做到思想上正本清源,学理上充分可靠,导向上坚定正确.
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理论、经济全球化、如何坚持、意识形态领域、意识形态话语、思想文化、非意识形态化、泛意识形态化、基础性研究、体系转换、主权主义、指导地位、时代主题、人权主义、民族主义、历史定位
A84;C1
2007-07-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