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乌托邦想象与"三礼"美育观之比较
"乌托邦"是西方政治、哲学、美学的重要母题,沉淀着人们对于完美社会的全面想象.乌托邦文学在审美意识上表现出对宏大时空境界的倾斜、对伦理道德的热衷,这是由其所处社会历史环境及文学自身使命所决定的.在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精华中,"三礼"集中论述了统治者关于治理、教化百姓的方法和对美好社会风俗的向往,并成为士人、君子至平民百姓端正品行的标准书.中西方在如何通过美育治理社会风俗,最终达到建设美好社会的问题上,既有不同之处,也有相通之处.本质上来说无论西方乌托邦想象还是中国儒家"三礼"都体现出将道德品德培养化入美的教育之中,以美育育美德,德育与美育的相互渗透的特点.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乌托邦想象吸收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人为核心的价值观,一改以往以社会制度改造为最终目的的价值取向.中国儒家思想秉持着"化民易俗"的理念,将培育全面发展的人作为自己美育的根本任务.转向后的西方乌托邦理想与中国传统"三礼"的美育理念更为接近.对比中国儒家传统与西方乌托邦理想的美育观,于当下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具有启发意义,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共通性的依据.
乌托邦、儒家思想、三礼、美育观、中西比较
25
D61;G641;B0-0
2024-08-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106-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