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之后的中国:探索过程中的国家对外战略
当代中国对外战略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邓小平对世界大势和主题的根本判断.在经历1989年春夏严峻政治风潮的考验之后,邓小平提出“二十六字”对外战略方针,并通过1992年其“南巡”讲话,为此后中国和平发展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近20多年中国经济的强劲走势,为中国对外战略转型提供了最根本的条件.然而,20多年里一系列外部重大事件引起的世界格局调整及治理更趋复杂和艰难,不断影响和推动着中国对外战略的探索过程.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和其后持续经济衰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更为内向,对外政策的进攻性相对减弱,中国则更加关注周边安全,采取相对主动的大力进取重塑地区经济和安全秩序,中美在东亚、东南亚的影响力竞争加剧.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主动有所作为”的战略转型更加显著,其焦点之一就是在最具战略意义的亚洲和西太平洋地区愈益增进自身的战略权利及权势影响,先是偏重“战略军事”调整和布局,而后施行“战略军事”与“战略经济”并举之策,结果是既获得重大收益,亦有重要风险.非常可取的是,2016年秋季往后,部分地是为应对“特朗普冲击”,部分地是为打造接续引领全球发展的包容性形象,再加上美国在对外合作方面的消极趋向提供的重要机遇,中国在东亚西太平洋的战略近乎全面地显著温和化.现今的复杂挑战特别在中美贸易对抗和朝鲜问题上.中共十九大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三个“更为大力”将构成对外战略方向的长期前景.
中国外交、对外战略、邓小平、中美关系、十八大、战略军事、十九大
32
2018-08-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3页
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