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4-1006.2017.03.003
隔水呼渡:钱选“待渡”图的图式特征与精神旨归
“待渡”是古代诗画中的常见主题,在文学领域中具有行旅孤艰、桃源理想、君子处世、贤士待召以及佛教之“度”等不同意涵.本文以“待渡”在诗词文学中的复杂意涵为出发点,探讨历代待渡图在表现内容与思想内涵等方面的不同之处.董源的《夏景山口待渡图》和传为关仝的《山溪待渡图》确立了待渡图的基本模式,自此之后,历代待渡图都基本沿用了二人的图式.其中一类属于行旅图,是旅人行旅生活的真实写照,另一类则描绘文人日常出行的闲适场景.与此相比,钱选的待渡图更突出“等待”这一时间过程.结合钱选所作《浮玉山居图》与《幽居图》可发现,他的《秋江待渡图》和《烟江待渡图》与其他画家的不同之处在于,明确表现了逃离现实的隐居愿望,并具有寻找精神安顿之处与自我解脱的意味.这些待渡图喻示了钱选在宋元易代时的心境与抉择,是其遗民心态的反映,因此具有深刻的精神意义.
钱选、待渡图、山居图、遗民心态
2018-07-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