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4-1006.2016.01.007
香港岭英中学的《抗战》、《建国》壁画(1939)——兼论抗战时期美术界的媒介竞争现象
1939年,决澜社画家倪贻德与中华独立美术协会的梁锡鸿,以及摄影师何铁华在位于香港铜锣湾的岭英中学创作了一组壁画《抗战》、《建国》,这组壁画以鲜明的现代主义元素和风格,成为抗战主题性壁画创作中的另类存在.本文重构了这两幅壁画在香港诞生的历史语境,并与倪贻德不久前在武汉参与创作的黄鹤楼大壁画进行了联系和比较.本文认为,现代派洋画家在抗战初期大量参与壁画实践,不仅反映了全面危机状态下艺术家国家意识的普遍提升,更折射出当时画坛日趋激烈的媒介竞争的结构性现象:正是由于漫画、版画、摄影、戏剧、电影这类大众文艺媒介占据了抗战宣传的支配性位置,洋画家们才如此重视具备跨媒介特性的壁画,并由此引发画风的突变现象.
倪贻德、梁锡鸿、何铁华、香港、《抗战》、《建国》壁画、媒介竞争、现代洋画运动
J21;J20
本文初稿参与了哈佛燕京学社“艺术史培训项目”2011-2012年度的小组讨论,也是对本人博士学位论文《1938年:国家与艺术家——黄鹤楼大壁画与抗战初期中国现代美术运动的转型》2013,中国美术学院第三章《壁画的“内战”:抗战初期美术界的竞争格局》的节选与改写.同时,该文也是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民国时期的美术社团研究”11BF409的研究成果之一
2016-07-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7页
5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