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本期“美术史研究”栏目共刊载了9篇文章.《赣榆时期的陈鸿寿》是李勤璞先生的最新研究成果,在秉承其一贯严谨的学术研究态度外,该文还散发着一种淡雅的人文关怀.另有3篇文章聚焦于岭南近现代美术:吴慧平以“岭南画派”的“前世今生”为纽带,实现了文化地理学在美术史研究中富有前瞻性的“跨界”;邝以明通过研究清代中法战争时期符翕在粤地的艺术活动,特别是其与黄牧甫、居廉之间的交往,揭示了政治与艺术的种种纠结关系;关山月如何应对新中国主流美术中的景观再造问题,则是吴爽博士的关注所在.饶有意味的是,研究中国近代美术展览会的文章也有3篇:《乡邦文化与民族精神:李仙根与1940年香港“广东文物展览会”》为我们剖析了广东学人在抗日救亡运动中的家国观念,而另外两篇则分别对民国时期全国美术展览会的展品题材、风格流派、组织形态与评审机制等进行考究.
美术史研究、全国美术展览会、政治与艺术、文化地理学、组织形态、中国、中法战争、艺术活动、研究态度、研究成果、人文关怀、评审机制、民族精神、民国时期、岭南画派、救亡运动、景观再造、家国观念、广东、风格流派
J2 ;I20
2014-08-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