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挟制的”帝国:美韩同盟形成史论
朝鲜战争期间,美韩关系发生的最大变化便是李承晚借助反停战运动和“北进统一”威胁迫使美国同意启动《共同安全防卫条约》的谈判.《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后,李承晚继续试图迫使艾森豪威尔政府支持他发动对北方的进攻.此时的美国依旧既无法下决心从朝鲜半岛抽身而退,又难以执行推翻韩国现政权的“换马”计划.于是,对策再次回归到劝说李承晚“保持克制”.1954年11月17日,李承晚通过承诺在朝鲜半岛统一问题上与美国合作并继续将韩军置于联合国军司令部管辖之下,换取美国同韩国交换《共同安全防卫条约》批准书,美韩同盟正式形成.对美国而言,该同盟兼具外部遏制与内部约束两种功能(“双向压制”).就韩国来说,李承晚则凭借一纸盟约将美国牢牢拴在朝鲜半岛.美韩同盟的形成过程表明,美国不仅仅是一个“被邀请的”帝国,在某种情况下还是一个“被挟制的”帝国.对照格伦·斯奈德(Glenn H.Snyder)的“同盟困境理论”,美韩两国结盟的前因后果说明了“抛弃”和“牵连”两个核心概念对同盟关系研究的有效性,却又成为验证该理论框架解释力的反例.
美韩同盟、李承晚、艾森豪威尔、“抛弃”、“牵连”
2020-05-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5页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