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765/j.cnki.1002-5006.2021.04.010
民族认同感越强烈的旅游者越愿意重游吗? ——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例
寻求民族认同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是旅游者前往特定黑色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动机之一,但在黑色旅游研究中对民族认同与重游意愿关系的关注还相对较少.民族认同是否能够增强旅游者的重游意愿?促进和限制民族认同产生的因素又有哪些?针对此,文章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例,基于"认知—情感—意动"理论模型,构建了包括本真性、个体限制、民族认同和重游意愿的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对428份问卷进行PLS-SEM分析,对民族认同的不同维度与重游意愿之间的路径关系,以及影响民族认同塑造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民族认同对重游意愿的影响具有内部差异性,民族认同承诺对重游意愿有显著积极影响,而民族认同探求对重游意愿的影响却是消极的,虽然这种影响效应并不显著;(2)本真性感知对民族认同的各个维度和重游意愿有显著积极影响;(3)个体限制对旅游者的民族认同承诺和重游意愿有显著消极影响,对民族认同探求的消极影响则不显著.该研究结论将为如何在黑色旅游地塑造积极的民族认同、提升旅游者重游意愿、增强黑色旅游的教育功能提供理论参考.
黑色旅游、民族认同、本真性、个体限制、重游意愿
36
F59(旅游经济)
本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四川植物观赏旅游时令时空格局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人类适应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旅游地忠诚研究——情怀视角;"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资助
2021-04-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3页
8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