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765/j.cnki.1002-5006.2020.01.018
寻找精神家园:边地旅游的概念模型与实证
旅游的精神意义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但旅游的精神性体验如何产生,包含哪些内容,是否存在一种旅游类型以精神性体验为核心,却少有研究探讨.为探索精神性体验与特定旅游类型的关系,文章基于精神意义和文学领域的边地研究构建了边地旅游概念模型,以郎木寺镇和束河古镇两个边地小镇旅游接待场所内的1183条游客留言文本为研究资料,运用质性分析方法从游客主体体验视角对边地旅游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边地旅游以精神性体验的主体地位和与客源地较高的隔离程度为主要特征,是满足游客精神性需求的重要旅游类型,其精神性体验有追求个体与世界的联系,追寻个人生命意义、自我超越、旅行仪式感与神圣性4个子范畴.远离现代性是游客在边地旅游中寻求精神意义的驱动力,边地空间相对偏远的地理位置、匮乏的物质条件、原始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文化氛围是游客产生精神性体验的环境条件.该研究有助于厘清体验与旅游产品类型的关系,促进旅游体验理论的具体化,进而指导旅游产品开发实践.
边地旅游、精神性体验、游客留言文本、边地空间
35
F59(旅游经济)
本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旅游开发影响下的乡村社区冲突:空间格局与形成机制”;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中社区精英的作用机制研究”;西北大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孵化计划”项目“旅游目的地身份建构中的张力及其协调机制研究:基于多元目的地认同视角”
2020-05-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3页
13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