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化、地方性和城市遗产旅游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发生了许多深刻的变化,包括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能源危机、亚洲经济的崛起和欧美工业化国家开始去工业化,以及新自由主义经济体系开始确立.在这种宏观政治经济背景下,欧美许多城市都面临从制造业为主向消费为主的经济转型,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面对日益外迁的制造业和激烈的地方竞争,城市当局都必须使出浑身解数来吸引外来资本,稳定高素质的专业工人,以期获得稳定的税源和发展机会.结果就是传统的经营工厂让位给更激进的经营城市,这种理念上的转变导致整个城市变成了一个超级集成的产品,和其他城市竞争投资和专业人才.作为产品的城市必须Cool,必须好玩,必须独特,才能高效快捷地获取利润.基于这种新的理念,欧美许多城市开始关注城市遗产,挖掘现有城市空间的商业潜力,来吸引高端游客,留住高端人才.早期实施的城市复兴项目中,最成功的就是美国巴尔的摩内港重建.在伦敦、波士顿、巴黎等城市,遗产已经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在城市经济和地方竞争中扮演了日益重要的作用.1987年,英国学者休伊森(Hewison)就直接用遗产业"Heritage Industry"来描述英国日益蓬勃的基于遗产的经济活动①.对于无数的城市来说,现在的问题不是该不该将城市遗产推向旅游市场,通过商业化的运作获取经济和政治利益,而是如何商业化才能获取最大的利益以及如何分配获得的利益.
商业化、城市、政治经济背景、遗产、制造业、欧美、竞争、获取、去工业化、新自由主义、经济增长点、专业人才、政治利益、英国、亚洲经济、外来资本、体系、世界政治、生产要素、能源危机
28
F29;J61
2013-05-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