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9-4970.2004.01.001
河洛文化导扬--试论河洛文化建构特征
河洛为古豫州腹地,禀中和之气,性理安舒,尤其适合人类的发展与繁衍.古人讲天人合一,是"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的理念源发和成就了河洛文化的主流文化,即易文化.易文化缘启于河图洛书,河图的最初采撷者是上古圣人伏羲氏,河图发明的最后完成在黄帝时期.北宋学者在汉代研究的基础上还了古河图洛书的本来面目.孔子说,伏羲氏没,神农氏作;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这些"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圣人,都曾活动于河洛大地.伏羲氏发明原始饲养业,袭神农之号的炎帝则把原始农业推向顶峰,黄帝则是因洪水而利导之,发明了原始的畜牧业.此后,经禹、汤的经营和周公的制礼作乐,进一步完成了人文递嬗的教化与垂范.河洛古圣贤所发现的"天得之揭日月而常运,地得之载河岳而不倾"的弥纶天地之道,就是古代易学的理论基础,这些被周代的柱下史老子继承了下来."德者道之功",道为本,德为用,道与德为河洛文化建构了内核与灵魂.程颐说,"人之蕴蓄,由学而大".河洛文化的蕴蓄亦是如此.其以易为源,礼乐为根,以汉学、洛学为流,实惟由学而致.至于因"清议"而一风俗,明至道而存天理,使"忠义叠见"、"民性安舒"的高风蕴成,则是河洛文化的又一特征.
河洛文化、河图洛书、道德
23
K203;K290(通史)
2004-04-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