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9-7740.2007.01.002

"隐逸"的一种限度——试论20世纪20-30年代周作人的"隐逸"转向

引用
20世纪20-30年代,随着"五四"的落潮,周作人的文学重心从社会性的人生关怀转向了个体性的人生关怀,表现了浓重的隐逸气.然而"隐逸"并不意味着作家就离弃了现实和"人的文学"观念,他的所谓"隐逸"其实是在既有"人的文学"观念框架内作出的一种调整,思想的实质倾向了"理想生活,或人间上达的可能性",仍沿续着"为人生"的文学轨道.这一变化的产生不仅和其"人的文学"观念的丰富性有关,还涉及到周作人现代和传统的二重人格以及这一时期社会境况变化的影响.

20-30年代、隐逸、人的文学、为人生

I206.6

2007-06-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7-10,41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