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新论(上)——一个中国社会关系结构的视角
宏观层面持续之经济增长,必有其微观层面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支持.遗憾的是,无论在实践层面还是理论层面,当前中国公司治理在认识上似乎处于一种含混模棱的状态.实践中的形似而神不似,理论上的神似而形不似,构成了当前中国公司治理研究的困境与挑战.文章致力于提出一种新的公司治理论点——中国社会关系结构下之隐性契约解释,试图为破解上述困境尽微薄之力.公司治理是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契约集合,任一社会的契约内容及形式都嵌入在交易各方所处的社会结构.离开了对契约的理解,就难以理解公司治理;同样,离开了对社会关系结构的理解,也难以理解契约.文章从历史分析视角,远承中国儒家道德哲学,近袭梁漱溟关于中国文化及陶孟和、费孝通、翟学伟等社会学先生之发明创见,勾勒当下社会所赖以建构的基础逻辑,分析契约内容及形式背后之社会决定,辨明东西方契约形式之关键差异,提出隐性契约在中国社会中形成的文化及伦理源起,厘清隐性契约的特征、利弊及所适,阐释构筑于隐性契约之上的中国公司治理的分析及框架模式,包括隐性契约之交易成本节约的缘由,及其在中国社会关系结构中的实施机制,对已有实证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解释,最后分析了隐性契约对交易的激发作用,从契约激发交易促进经济增长,于从一新侧面理解科斯定理亦有启发.文章提出的隐性契约视角,区别于英美模式下的显性契约视角,是内窥和展析中国历史传统下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路径,亦合于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的要求,以及应奋力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有所创新之精神.文章不排斥西方公司治理理论的既有逻辑,但更强调结合中国的制度社会文化背景,对不同的契约形式和适应情境进行深入分析和拓展.
隐性契约、公司治理、中国社会、社会关系结构、交易可能
37
F271.5(企业经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
2023-05-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4页
2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