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融合旅游空间的人地互动与想象建构
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数字时代旅游情境下的新型"人地关系"成为新兴议题.文章借助Python从微博、小红书、抖音APP抓取关于"纹"以载道——故宫腾讯沉浸式数字体验展UGC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采用LDA主题挖掘和扎根理论分析,探究虚实融合旅游空间中人地互动过程与机理.研究发现:第一,旅游者对虚实融合旅游空间的感知主要表现在:对地方景观和遗产价值的感知(文化与艺术元素、建筑与景观)、对现实展览空间载体的感知和对科技与数字叙事的感知三个方面;第二,借助VR、AR等数字技术,游客通过人-机-地智能交互、体感交互、多感官互动和价值共创,在倦勤斋等数字叙事空间中获得"现实身体共在"和"远程虚拟在场"的双重沉浸感体验;第三,沉浸式数字体验空间通过多重空间(虚空间、实空间和虚实融合空间)的互动关联与动态响应,在"第三空间"中串联与协商文化想象、具身感知和地方知识,产生情感共鸣与认同,实现地方意义的深度挖掘与价值延伸.文章通过聚焦虚实融合旅游空间中人地互动和地理想象,拓展了虚实空间二元论与旅游地三元空间交互理论,可为沉浸式旅游新场景打造、人地互动体验重塑和文化遗产数字活化提供决策依据.
虚拟旅游、虚实融合空间、文化遗产、地理想象、扎根理论、LDA
38
TP391.9;F592(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24-02-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8页
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