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政府之遗产税征稽及逃税困境(1940-1949)
中国原无遗产税,近代引进西方直接税制,遂有遗产税之兴设.自民初筹设,屡经尝试,未竟其功.至1940年7月,因应抗战财政之需,国民政府方成功开征遗产税.按年度预决算对照,大多数年份都完成预算计划,然远未达预期规模.依官方判断及舆论认识,应得之数远不止此,逃税漏税严重.究其原因,遗产税新制方行,国民观念上尚未接受固为要因.更为关键的是,其时缺乏完善系统之人口、户籍、财产登记制度,税政机构难以获得完整资产征信信息,稽查极为艰难.财政部和税局不断修改税法,并引入行政协作、财产登记调查、司法追欠等查征机制,意在强化征稽能力.据遗产税控案和名人遗产争产案中之实践情况,权属纠纷、财产调查和税款拖欠确为关键难题.然于税政之外,在内战时局及通胀恶化形势之下,国民政府税收收入基本用于军政开支,政府所宣扬之遗产税良税效应和民生价值未得体现,亦使民众纳税意愿难以提升.
国民政府、遗产税、直接税、逃税、抗战
F810.422;D925.1;F22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6ZDA131
2019-07-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2页
8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