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2095-3801.2018.01.008
农村自治主体虚置破解之路:从再组织化到要素重构 ——以丽水市太平乡CL村为例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高速发展,农村人口空心化进程不断加快,使农村自治主体或向外流失,或素质降低,或意愿缺乏,或路径缺失,无法深入参与农村自治活动,出现了程度各异、层次复杂、危害巨大的主体虚置现象.破解农村自治主体虚置,利益是核心,以利益为基础的再组织化是根本出路.为此,必须优化自治单元设置,规范农村不同主体的权力关系,发展农村社会组织和家族组织,完善村民自治权利救济机制,强化村官、法律、乡贤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技术嵌入,加快结构、边界、权利、主体和保障等农村自治基础要素重构.
人口空心化、主体虚置、利益联结、再组织化、权利救济
40
D601(政策、政论)
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农户分化视阈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土地流转联动发展研究——以浙西南为例"18NDJC303YBM
2018-01-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4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