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8-6749.2001.06.003
贫困与精神贫困--欠发达地区农村贫困"钢性"探究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在消除农村贫困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已减少到2000年底的3000万,解决温饱问题的目标已基本实现.但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的脱贫效果日益式微,且返贫率居高不下,贫困日益呈现出钢性特征.今天,我国要早日消灭贫困并巩固脱贫成果,必须强化对贫困地区人们因自然灾害及家庭成员重病、意外等事件的救济帮助,同时改变制度化了的只重种养的扶贫模式,并通过发展经济、外出打工及改变户籍管理制度、城市建设制度、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等为欠发达地区农村居民创造一个与工业化、现代化相一致的社会生活环境,以实现文化、价值等重建,培养起贫困地区人们的反贫困主体精神,在消除物质贫困的同时消除精神贫困,实现真正脱贫致富.
欠发达地区、贫困、返贫、精神贫困、社会生活环境
23
C912.8(社会学)
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资助项目77
2004-08-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