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海禁政策与普陀道场的兴废
16世纪,来自东南海上的倭乱一直被明朝视为心腹之患,长期以来亦受到明史学界的重视.近年来,“南倭”问题因被置于明中后期海上贸易发展的全球背景下而得到重新诠释,取得了较为丰厚与颇具新见的研究成果①.然而,与“南倭”问题紧密相连、互为因果的明代海禁研究却并未获得新的同步进展.既有的成果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对海禁政策本身的辨析,“嘉靖大倭寇”、“御倭”战争与海禁的关系,以及海禁弛张下朝贡贸易和海外私人贸易的兴衰,对于海禁政策所关涉的明代海洋地缘政治、海防经略、外交关系、海外贸易等方面作了深入系统的论述,但多偏重政治史、军事史、经济史,论述偏重宏观视角.本文拟以东南佛教圣地——普陀山观音道场之变迁作为切人点,考察明代海禁政策在“宗教社会史”层面的运作过程,以充实学界对明代海禁问题的认知维度与研究视野.
2018-08-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6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