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施善教化”到”教育救济”——20世纪上半叶京津善堂善举的转型
@@ 中国传统慈善的理论基础虽是”保息六养万民”,即”慈幼、养老、赈穷、恤贫、宽疾、安富”①,强调”衿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②,但各朝各代的善业对”鳏寡孤独废疾者”并未能做到全盘救济,而是各有侧重;救济活动和善业组织也并非都由官府经营主导,而是国家和社会轮番担当”主角”.
教化、教育、救济活动、世纪、京津、善举、Century、Beijing、国家和社会、中国传统、理论基础、组织、养老、经营、官府
K2(中国史)
2010-08-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97-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