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192/j.issn.1000-1719.2022.09.057
穴位皮肤温度与针灸效应研究进展
穴位皮肤温度是脏腑经络功能状态的客观指标,也是针灸效应的科学指征.基于CNKI、PubMed和Embase数据库,综合近10年针灸穴位皮肤温度研究发现,生理病理状态下,穴位皮肤温度具有不同的特点,且与解剖结构、中医基础理论存在一定的关联.针刺和艾灸可以通过调节脏腑经络功能来调整经络穴位体表温度,不同针刺手法作用不同,不同灸温的灸效不同,灸时与灸效的关系存在阶段性.穴位皮温变化与交感神经、血管舒张、血流量、微循环、内分泌和免疫系统有关.考虑其对皮温的影响,有必要设置安慰对照组.热传导、热辐射、热力学、水分蒸发以及在艾灸过程中调整施灸距离和清灰,均是灸热和灸温的影响要素.未来可尝试标准化灸时和穴位灸温,采用多种测温方式,从信号通路等途径开展相关研究.
穴位皮肤温度、针刺、艾灸、体表温度、效应机制
49
R246(中医临床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060893
2022-12-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209-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