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192/j.issn.1000-1719.2014.03.082
抑癌方对结肠癌转移潜能及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
目的:观察结肠癌细胞的转移潜能(迁移、侵袭力)是否和血管生成拟态(VM)存在相关性;探讨抑癌方对结肠癌转移潜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是否与VM有关.方法:以实验中可以形成VM的人结肠癌细胞为VM(+)组,不能形成VM的人结肠癌细胞为VM(-)组,划痕、Transwell侵袭实验观察其迁移、侵袭能力;对VM(+)组细胞进行后续实验,分组如下:抑癌方处理过的中药组和未经处理的空白对照组,划痕、侵袭实验观察其迁移、侵袭能力,体外三维培养法观察其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情况.结果:三维培养环境下,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可以形成VM为VM(+)组,HT29不能形成VM为VM(-)组,VM(+)组的迁移、侵袭力明显强于VM(-)组(P<0.05),且VM密度和细胞的迁移呈正相关(r=0.994,P<0.05),VM密度和侵袭力呈显著正相关(r=0.998,P<0.05);经抑癌方处理的中药组其迁移、侵袭力明显弱于未处理的对照组(P<0.05),中药组的VM密度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的迁移、侵袭能力和VM存在相关性,抑癌方可以抑制结肠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和抑制VM的形成有关.
抑癌方、结肠癌、血管生成拟态、迁移、侵袭
41
R735.35(肿瘤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173221;上海教委科研项目2012JW58
2014-04-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574-576,后插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