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0-1719.2005.01.070
脾肾阴虚模型大鼠肝细胞线粒体磷脂组分变化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实验性脾、肾阴虚模型大鼠磷脂组分的变化,揭示脾肾相关的病理生理基础.方法:采用经典方法分别复制了脾阴虚证和肾阴虚证动物模型.观察并对比了两种模型大鼠和相应治疗组的神经鞘磷脂(SM)、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和磷脂酰甘油(CL)的含量变化.结果:脾肾阴虚模型大鼠SM升高,PC下降,SM/PC比值升高,且组间差异显著.治疗药物具有降低SM,升高PC,降低SM/PC比值的作用.结论:甘油磷脂减少、神经磷脂增加是脾、肾阴虚证形成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
脾阴虚证、肾阴虚证、动物模型、磷脂组分、实验研究
32
R285.5(中药学)
2005-04-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