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14053/j.cnki.ppcr.201803008

血浆儿茶酚抑素水平对心房颤动发生作用及机制研究

引用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患者血浆儿茶酚抑素水平的变化, 分析儿茶酚抑素水平对房颤发生的意义, 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我院心内科治疗的房颤患者78例, 将其作为房颤组, 依据其类型不同分为阵发性房颤组 (PAF组) 49例及慢性房颤组 (CAF组)29例;选取同期合并疾病相似, 但无心房颤动病史的窦性心律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 记录其入院资料以及相关检查指标, 检测血浆儿茶酚抑素水平;同时追踪随访治疗1个月后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及血浆儿茶酚抑素水平.依据房颤组患者随访时房颤是否转复, 将其分为转复组 (C组) 及房颤发作组 (D组).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房颤组患者心率增快, 收缩压与左室射血分数 (LVEF) 降低, 左房前后径 (LAD) 增大, N末端脑钠肽前体 (NTproBNP)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房颤组血浆儿茶酚抑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而CAF组与PA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治疗1个月后, 转复组LVEF较房颤发作组明显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两组血浆儿茶酚抑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转复组LVEF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儿茶酚抑素水平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结论 血浆儿茶酚抑素水平变化可影响房颤的发生, 血浆儿茶酚抑素水平降低可能是房颤形成潜在的独立预测因素, 且心房颤动与儿茶酚抑素的关系不受左室射血分数的影响.

儿茶酚抑素、心房颤动、发生机制

21

2018-08-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272-275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实用药物与临床

1673-0070

21-1516/R

21

2018,21(3)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