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3-503X.2019.03.005
2015年11月沈阳地区一次PM2.5重污染过程综合分析
利用多源观测资料综合分析了2015年11月沈阳地区一次PM2.5重污染天气的气象条件、垂直风场演变、大气边界层特征以及污染物的来源.结果表明:本次重污染过程中,沈阳市区PM2.5浓度长达81 h超过250μg·m-3,其中峰值浓度达到1287μg·m-3,重污染期间PM2.5/PM10的比例最高为90%.受地面倒槽和黄淮气旋影响,近地面层持续存在的逆温层、高相对湿度和弱偏北风为颗粒物吸湿增长和长时间聚集提供有利的天气条件.风廓线雷达风场资料显示在重污染期间,近地面层存在弱风速区、凌乱风场和弱下沉气流.利用风廓线雷达资料计算了边界层通风量(Ventilation Index,VI)和局地环流指数(Re-circulation,R),边界层通风量VI和PM2.5存在明显的负相关,非污染日VI是重污染日的2倍,局地环流指数R在重污染天气前大于0.9,而在污染期间部分空间R小于0.8.通过后向轨迹模式和火点监测资料分析发现,沈阳上空300 m高度气团来自于生物质燃烧区域,而且沈阳地区NO2和CO浓度的变化与PM2.5一致,说明本次重污染过程也可能和生物质燃烧有关.
PM2.5、重污染、气象条件、风廓线雷达、气团轨迹、生物质燃烧
35
P458.121.1(天气预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41705127;辽宁省气象局气象科研项目201611;气象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CMAGJ2015M15;中国气象局预报员专项CMAYBY2017-015;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专项2018YFC1507301;中国气象局云雾物理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18Z01613
2019-07-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3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