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0-8594.2006.03.013

两条逻辑的相互消长还是共同消解?--析青年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内在结构(学术对话)

引用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组织编写了<马克思哲学的历史原像>一书,此书将在人民出版社出版.编写组在最后的统稿时召开了一系列小型研讨会,本文是第二次讨论的录音整理修改稿.这次研讨会集中讨论了孙伯鍨教授提出的青年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一重要文本的内在理论结构问题,与会学者对此有完全不同的见解,争论的焦点在于:孙伯鍨教授提出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存在的"两种逻辑"的所指究竟是什么?文本中存在的"两种逻辑"之间的矛盾解决,究竟是其中一种战胜了另一种,还是共同消解为一个全新的理论范式?参加讨论的学者有:张一兵教授(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姚顺良教授(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唐正东教授(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怀玉教授(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胡大平教授(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张亮博士(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等.

青年马克思、两种逻辑、异化史观、历史唯物主义

A81(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

2007-03-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42-49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理论探讨

1000-8594

23-1013/D

2006,(3)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