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4-4175.2019.05.001

人工智能犯罪的可归责主体探究

引用
人工智能犯罪在生成机理和内在逻辑上只能是人工智能"算法安全犯罪".基于人工智能犯罪中人工智能算法安全的相对自主性与绝对客体性的犯罪机理,人工智能犯罪仅能归责于作为保证人的"自然人-法人"责任论.人工智能犯罪中"人心人性"的刑法常识观,应当确认人工智能犯罪的可归责主体,只能是作为算法安全社会关系主体的"自然人-法人"二元主体.为妥当解决人工智能犯罪的归责原理和实践问题,应当在坚守人工智能犯罪"自然人-法人"二元主体模式的基础上修改完善刑法立法.

人工智能犯罪、算法安全犯罪观"、自然人-法人"二元主体模式

D924(中国法律)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质高效的审判支撑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2018YFC0830300;负责人王竹

2019-09-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5-13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理论探索

1004-4175

14-1079/C

2019,(5)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