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2095-185X.2001.03.012
人文教育呼唤课程改革
@@ 进入90年代以来,人文教育、教育的人性化、教育的人文意义与价值正在成为我国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改革实验的主流.针对我国教育一味地适应现实政治、经济,成为经济改革的"应声虫",有学者揭示人们注意"教育的超越本质";针对我国教育长期以来"目中无人",有学者大声疾呼"教育活动是主体性活动";针对传统教学论把教学过程仅仅规定为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有学者提出"教学过程也是学生生命活动的过程",要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针对传统德育理论的主知主义倾向,有学者论证了"活动德育理论";针对教育研究中的实证主义、科学主义泛滥,有学者指出"教育学要走出‘唯科学'的迷途",更有学者鼓励教育研究的"多元化".在教育实践中,情感教育、愉快教育、希望教育、主体教育等正在越来越多的中小学里生根.即使一直重理轻文,奉"专才教育"为圭臬的理工科院校,也开始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试点工作,强调培养高科技和高情感平衡发展的"通才".作者相信,我国教育界正在发生一场"革命",而"革命"的旗帜就是"人文".人文教育主要通过课程来得以实现,因此有必要改革高校课程设置、优化课程结构、重建人文教育课程体系,从而推动人文教育的顺利开展.
人文教育、学者、优化课程结构、教育研究、教学过程、主体性活动、德育理论、人文素质教育、教育理论研究、教育课程体系、教育改革实验、教育的人性化、意义与价值、理工科院校、专才教育、主知主义、主体教育、重理轻文、愉快教育、现实政治
17
G4(教育)
2005-04-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30-31